此言下手调药及小周天事也。
华阳曰:学道者,外道纷纷,及其成功,未有一人。何也?不得性命之真传,分门立户,俱是妄为。且今之悟性者,不识先天之性,落于后天之识性;今之修命者,不识先天之命,落于后天之渣滓,是故无所成也。
盖不知其中性命之修持。
离中之灵曰性,坎中之炁曰命。奈何灵之进出无时,炁之生而外耗,性命不能自合矣。故祖师教人以离性去制坎命。当其际,敛收微细之灵念,入于动炁之所,用巽风吹发其中之火,锻炼此后天之性命,合而为一,则先天之性命,自然发现矣。故曰修持也。
危险之防虑。
防之者,防其阳生不自灵觉。归炉之后,恐精之未化,阴气来役。不会锻炼,或神光失照,或呼吸失嘘,或药产不知,或升降昏沉散乱,或丹成而不知景,或温养失宜,或不采大药等法是也。故古人谓百日防危险,诚哉是言也!
以错修错炼之妄为也。
盖不知金丹之诀,总是妄为。所以古人云:任他万般差别法,总与金丹事不同。
或者闻其性命之门户。
夫门户者,乾坤也。乃先天之源,内含乎四象。故《参同契》云:乾坤为门户,坎离为药物。即此意也。
正理不明,根源不透。
正理根源,即性命也。愚昧夙根,于道无缘,惑于邪师,向外求道,皆非己之根源也。
入于旁门。
无数门户,总不知自己之性命。故《皇经》云:三万六千种道,以释来者之心之谓也。
执于一边。
且如今之修性者,不修己之命,则淫根不断,常自下漏,与凡夫一般,真可惜矣!又有学习吞津液,以弄运后天者。不知玄关之消息,阖辟之机旋,虽苦加修持,亦可惜矣。
虽曰归道,奈性命不合,神炁不交。
且性命神炁一也,不会交合,则无真种子矣。
纵自修为。
不识性命之交合,犹自以苦身心,如隔靴搔痒,有何益乎?
真元暗耗。
盖阳炁生时,不知采取归炉,炁焉有不耗于外乎?
终归于无所成也。
到头总是空劳矣。
或有夙缘相逢,言语相投,知乎调法。
夫调法者,是活子时所来之际,用风火之工也。其中有文武,不知逐节,亦无所用矣。
未能彻乎精微。
且精微者,难言也。能自行持玄关之精炁神三者,以此不相离不相执,知乎轻重转弯抹角之用法者,则妙诀得矣。
炼己之生浮。
心不纯熟。
行功之沉睡。
不自灵觉。
及至阳生时。
活子时来。
迷而不自灵觉。
当面错过。
炁薰形起。
玄关炁之融暖,则外肾举矣。
昧却采工。
因睡之过耳。
炁之极动,变而外施。
元炁融极之时,不采则自欲出关,变为后天矣。
既无主,则无所留。
主者,神也。留者,息也。采工全赖神与呼吸之能也。炁既无神息之工,安能自住哉?
拱关一旦泄去。
出阳关矣。
安有药之可调、可炼乎?
心之不诚,意之不专,反谓炁之不住,乃愚夫矣。
且既知乎灵觉之调法。
灵者,神也。觉者,知也。法者,以神用呼吸摄元炁,皈炉烹炼之工也。
而又无所成,何也?
夫丹法有文武,若以混用,则亦无所成。
盖不知其中丹法之逐节、火候之次第。
逐节次第,必要得真传授,方敢无疑自用。如阳未生之时,存之以神,用之以息,长教绵绵不断,息息归根,乃文火之工,即古所谓炉中火种也。及其阳生,以武火采之,是用神用息而重之,即古曰勒之之谓也。且皈炉之法者,亦是神息之相守相住,文火之谓也。若夫炉中之锻炼者,即动之以意,鼓之以风,乃武火之工也,即古所谓化精成炁矣。至炼后而温养者,文火也。不得真传,则不知此中之妙也。
是以盲修瞎炼。
且学道之粗心人,闻师一言,便以此为自得,不虚心求于精切,及至修时,工法已错乱。
不知调药者。
乃起手之法也。
武火采之。
武火者,用息摄炁之法也。且炁之生而下行,不自逆而上行。欲逆而归乎其源者,非息之招摄,无能还乎其炉矣。故曰:降中升,升中降,即谓之阖辟之机。又曰往来不穷。所以伍祖师云阖辟不明,不能采药皈炉,即此之谓也。
武火炼之。
武火者,即上文阖辟之机也。紫霞问曰:炼法之中而又有阖辟,何谓也?曰:阖辟者,即采药炼药及周天之秘机,乃仙佛之密言。不得此中之妙,则丹无能成矣。故古所云大有大阖辟,小有小阖辟,即此谓也。阖辟者,乃鼓风化精之具。故曰:鼓巽风,运坤火。又太上云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即此之谓也。
文火养之。
文火者,吹嘘之养也。紫霞问曰:吹嘘岂不是阖辟乎?曰:尔所见错矣,吹嘘乃后天之气也,阖辟即先后二炁之机也。又曰:昔朱子谓一呼一吸谓之阖辟,乃后天之说也。非大道精微,至妙至妙之玄机也。请问曰:至妙可得闻乎?曰:阖辟者,乃大道二炁相动相应,玄关中之消息也。有四个往来,故曰往来不穷。若以一呼一吸两个往来为阖辟者,则有穷焉,非真玄关也。又问曰:吹嘘与阖辟,何所分别用法?曰:吹嘘者,神炁不动之义也。阖辟者,神炁俱动之义也。夫阖辟之神炁,又在乎动与不动之间耳。若出乎玄关之外动者,非炼药之阖辟,神炁亦不能相交相合,孕为真种。如凡夫欲生子,雌雄在外鼓舞,岂不愚乎?
忘火以待其自生之故耳。
夫文火温养之后,浑然静之,使阳之再生也。
且既明其逐节,晓其炼法,何以张脉偾兴?
此乃以前用风火不到处,阴气阴精发生为走泄之坏景。速用武火锻炼,炼到无此景象,方保无事。
无意之欲起。
此亦是阴精在丹田内作怪,使心君妄动,扰乱主人之故耳。即当用阖辟之法,鼓动炉内真火,化此阴精,是谓秘密天机,救命宝法也。故虚静天师《入火镜》云欲心一起,速用武火锻炼是也。
种种阴魔阴怪来扰。
魔怪者,或现鬼神龙虎等类是也。
或沉寐时外阳不举,竟自泄之,又何故也?
此亦炼时用风火少之故耳。若勇猛之士信得已,及风火用之已到,工夫不息,则断无此事矣。
此乃火候用不到处,尽是阴气变幻,不识此时用武火鼓巽风,锻去阴气之法也。
如还遇有坏景之来,即再用武火炼一次,永保无事矣。
且夫真修之所为者,外若痴若愚,内安然逍遥。
故曰:大智默默,无何之乡。
最忌身之劳碌。
古人云:欲静其心,先静其身。诚然也。
心之外驰。
古人云神一出便收回,谓炼也。
苟不勤慎,则炉火断而不续,失其文火。
盖文火者,存之其神,用之其息,绵绵息息,皈根之法也。平常既失此法,焉能留其炁哉?
炁既无主,而无所钩。
主者,神也。钩者,息也。
不落下而变为后天者,未之有也。
夫炁既无神息之工,则自然变而为有形精。故凡人无欲念而亦走泄者,无此火炼之故也。
此皆因当其际,不知有武火为救护命宝之法也。
盖当劳碌外驰之时,凡有所劳,必当速以炼之。故曰:忙里偷闲调外药。即此谓也。
盖其精泄去,其炁亦泄之。
精炁本一也,故《阴符注》云:真炁即在阴精之内。
安得不谓危险哉?
一场空劳。
夫采取明乎二炁。
夫此采取者,即是调外药之采取外药也。二炁者,先后二炁也。先天之炁以得后天之气招摄,方能归炉。故守虚真人云:先天炁不能自皈炉,以后天之气采之。即此谓也。
阴知乎道路。
阴者,乃摄精之路也。正在谷道前,膀胱后,上通乎丹田,是采药之的路。故张紫阳《八脉经》云:阴一脉,诸圣秘之,高人藏之,乃仙佛采药之所。又马天君解《大洞经》云:一阳初动之时,运一点真汞于脐下以迎之。即此泄尽矣。学者不可不察焉。
是为勒阳关之法也。
夫阳关者,即上文道路之口是也。
若夫皈炉之后,不知回风混合。
盖回风者,回旋其呼吸之气,以逆吹之。
锻炼之法者。
锻炼者,即上文回风之法也。能自回风,则炉内神炁,亦能自混合为一者矣。故我冲虚祖师云:神虽宰炁,未知其炁可宰否,以回风混合之。又《心印经》云:回风混合,百日工灵。即此谓也。
其元精与阴精。
元精者,即元炁也,动为元精。阴精者,饮食之精也。此精最作怪,必假神炁二火合为一火,在炉内鼓动巽风,炼化此精。故栖云先生云:用丹田自然之呼吸炼之。苟不得此诀,则精不化。
依旧藏而不化。
在丹田内。
阳之暂伏,顿然又生。名虽调药,实不知炉中调法。
法即前文炉内鼓巽风也。
然后阳之复生者。
外举肾。
竟将以前未化之精,拱而射之。
泄矣。
则其药之无所产。
既无真种,则不能行周天之火也。
不思己之精不返,谓师之诀不真。
自生退心。
何不悟之甚也!
此以上尽言调药之法也。
且药产薰炉之际。
真炁在丹田内,自交欢融暖鼓动矣。
危险大矣哉!
此处不知正念相就相翕之法,必失其交合之机也。
彼愚昧。
因自昏沉,不生正觉之故耳。
不早自提点。
夫既调药,早早提点药产之景来。
贪著其乐。
此乐者,与凡乐大别。若不知此处交合之法,则失其炁之交机,空费炁之欢翕。譬如凡妇之活子时来者,其炁暖融,正在无止无底之际,欲想交合,而失其丈夫,岂不叹孤伶乎?此是失其生机之故耳。
内失其照。
此即上文神不去交炁之意。
已交将别之时。
既知此处神炁之交合,是谓真种,古仙谓之天然交。又当明此处采药之候,若不知此候者,是名有候无火,丧失止在半息之间,岂不危乎?
若不即生复觉者。
此教人即速用灵念采之。
则昧却采工矣。
上文言用灵念采之,此又言采工,实有异也。盖念只能宰其炁,不能摄其炁皈炉,故以神用呼吸采其炁也。
所产之真种。
即真炁也。
不能自皈炉。
炉即下丹田是也。
洋洋乎。
正在恍荡之际。
竟自泄去,累积之工,空无所有,岂不悲乎!
一场空劳,皆因心之不专,用工时意之不诚。此以上言药产之危险。
若夫升降之机,又在乎斗柄。
盖升降者,进退也。斗柄者,丹田之意也。
神息之力也。
夫神是挟炁同行同住之主,息是逼炁退炁之机,机不可少主,主不可少机,主机又不可少意,三物并用,方为真玄妙之修士。如缺其一,则有危险。
炁之行而息不逼。
有炁无息,炁不随路而行。
乃导引旁门。
如今运炁之外道。
非阖辟之道也。
盖阖辟者,乃大道最妙之天机,必得真师传之,方得其精微。
息之应而度不合。
有息无数,息之混行,丹不结。
乃无知外道。
如今运后天气之旁门。
非周天之数也。
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。苟不暗合此度,任你运行,元炁万万不能成丹。
不但炁之不结。
炁散于别络。
亦费药之空生。
可惜当面错过。
则周天之危险,即藏其内矣。
此以上尽言周天之危险。
夫药之归炉。
盖炉者,下丹田,亦谓中宫。
若文火之失薰蒸。
时刻之吹嘘。
则阴气又存之。
阴气者,因丹田火不到之过耳。
诸般怪现,皆由此之故也。
诸般怪现,如阴人鬼神,即当用武风吹之,以武火炼之。不然阴气胜,阳炁埋藏,则有危险之病矣。
且平常无事,若失其薰蒸。
时刻用息嘘之。
误食香辣。
丹之成时,忌香辣,乃散炁之危险。
劳其身心。
身心有劳,则炉火不勤,有危险之病出。
昧其动静。
盖动静者,非心意之动也,乃丹田之炁动。若不知动而收,静而薰,则丹有危险矣。
丹则异生。
不知不觉。
或时迫炉而出。
盖炉者,丹田也。丹之已成,全在神光之护持,呼吸之薰蒸。若一时失检点,顷刻炁从丹田纷出,或走于身前,或走于身后,诸窍皆可藏之。不得其诀者,无能复皈其炉,即谓之走丹。或问曰:以何诀收之?答曰:以静定而待之,且看丹之从何路出去,而藏于何所。已知其的处,再用微呼吸吹于丹田,用意从的处,从原路引而皈炉。或一引,或数引,谓之收丹之法也。
或时火生。
火生者,因饮食有动火之物,或热水浴身,此二者引动丹火,不得其法,亦是走丹之危险。或问曰:何法能救之?答曰:存想一黑云,悬于目前,以神引入于丹田,其火则自退矣。
或时见水生,或阴人现象。
夫水生、阴人者,即阴气也。因呼吸之火断续,故有此景来。或问曰:用何法救之?答曰:急用呼吸之息,以武而吹之。不见此坏景,丹复光明,方为美事。
若不得其法救之,丧失在顷刻之间。夫炁之满而丹成,其危险者,在当止而不止,不当止而止之诀焉。
法在以前《风火经》中。
若夫火之圆足,又勤勤于薰蒸。
即呼吸之逆吹嘘也。
相护于性命。
即以神返照也。
或有意放,则汞散铅冷。
又是阴气来矣。
丹之怪异,不又重生乎?
如上阴气之变化一般。
非师之诀不真,乃己之失照。然丹已成者,急于超脱,着贪著尘俗,待以年月,一时不觉丹之迫炉,汞飞铅走,哀哉!空空已乎!余愿同志者,将此危险审而察之,细而悟之,精而行之,则永保无失矣。
此以前有十五段,内有三十五条,细数难以表明。看别经,方知全旨。细看熟玩,然后用工时方免危险之病。